中国质量新闻网讯2025年4月起,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区农村启动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晋安区市场监管局已检查食品经营单位365家次、开展专项抽检100批次,立案46起、罚没款7.79万元,农村食品市场环境得到有效净化,群众饮食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
此次整治精准锁定风险关键环节,重点聚焦三类对象。在区域上,紧盯城乡接合部、农村展销会、墟市、农贸市场等易滋生问题的场所;在品类上,瞄准散装食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酒类、节令食品等群众日常消费量大的品类;在问题上,针对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消费误导三大突出问题,严打生产经营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销售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食品及仿冒食品、售卖腐败变质或过期食品,以及宣称特殊功能的普通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为确保整治落地见效,晋安区市场监管局专门成立专项工作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食品经营主体开展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在执法推进中,工作人员对农村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销售点开展全覆盖排查,不留监管死角。同时强化部门协作,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针对排查中问题较突出的5家经营单位,还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风险排查与技术指导,确保问题整改形成闭环,防止隐患反弹。
除了严抓执法检查,宣传引导工作也同步推进。工作人员深入农村社区、集市,分群体开展精准科普:对新开办的食品经营者、未参与集中培训的经营者,明确其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向村民普及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食品的辨别方法、食品安全投诉举报途径。这一举措既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推动形成了经营者自律、群众监督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晋安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整治严格落实五个全要求,即问题线索全销号、不合格食品全处置、违法行为全立案、犯罪行为全移送、腐败问题全移交,已累计排查并消除多起农村食品安全隐患。在未来,该局将持续保持对假冒伪劣食品的零容忍态度,常态化推进执法检查,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文章作者:王逸欣 张 莉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