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在呼和浩特组织召开“AI防伪与媒体取证技术应用”研讨会。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隆亮秘书长、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陈锡蓉常务副主任、总装炮研所姜时中高工、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周琳娜教授、南开大学王金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卫明教授、齐鲁工业大学马宾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伟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黄添强教授、海南天鉴防伪科技有限公司李峰总经理、北京兆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惠荣副总经理、拍拍看(海南)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李爱玲副总经理、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汪加林市场总监等20余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了三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
周琳娜教授分享了“智能隐蔽标识防伪取证技术”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她介绍了从印刷水印防伪,到数字时代以来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数字水印防伪,到最新的模型水印防伪的技术发展路径,分享了融合信息隐藏、伪造检测、高性能加密和隐私保护技术的智能隐蔽标识防伪取证技术体系。
马宾教授深入介绍了“云平台数据多重防伪体系研究及应用”项目成果。他介绍了基于变换域的鲁棒可逆信息隐藏方法、一种抗屏摄水印技术,以及区块链跨链数据安全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相关技术在云环境中的媒体数据防伪和版权保护方面的应用成果。
姜时中高工分享了“AI大模型在防伪行业的应用”的研究。他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防伪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通用AI防伪大模型、私域专用AI防伪大模型的建设思路、模型框架和建设路径,为AI大模型在防伪行业的未来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与会专家及行业代表重点围绕“十五五”发展规划中信息防伪领域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当下,防伪技术已从传统物理领域拓展至数字信息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对防伪行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十五五”期间,信息防伪方面应加强:一是开展AI防伪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明确定位,充分利用AI大模型在产品及防伪特征生成、识别、综合判定等方面的优势,打通从物理特征到智能识别的路径,更好地服务大众识别;二是加强数字水印的防伪应用,解决二维码不防复制等问题,更好推动数字取证技术与防伪鉴定的结合;三是加强对AI大模型、AI生成内容的防伪和溯源,强化数据本身的防伪。
会上还为协会专家委员会增补委员颁发了证书。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将为“十五五”信息防伪领域的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借鉴。下一步,协会将继续加强产学研协同,与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数字媒体取证与安全专委会合作推动AI防伪与媒体取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可信的数字社会根基。